打印页面

首页 > 地理荟萃 江西浮梁:探花故里英溪(图)

江西浮梁:探花故里英溪(图)

国家旅游地理江西景德镇5月21日讯(通讯员 章杰)“联珠合璧七星桥,国学师牌今犹在。梅花三溪诗三百,大器晚成探花郎。”

英溪,一个人杰地灵、风景如画、宛如世外桃园的小山村,起源于唐朝末期,位于江西省浮梁县峙滩镇境内,有着千年悠久历史,是著名才子明代嘉靖年间“探花”金达的故里。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村庄背靠大英岭和英凤山,村前溪水清澈见底,川流不息,故而得名。英溪村以金姓为主,是唐朝左仆射、后任浮梁县令金安的后裔。浮梁历史上七大姓氏之一。

英溪村代表人物金达1501—1572),字德孚,号星桥。家谱记载:“金达,幼聪慧,七岁诵书过目不忘,十一善文下笔立就。少贫孤,绘先父像悬于几堂,晨昏省视,如听教诲。日居读书奉母,孝贤乡里闻名。青年俊秀,屡试不中;穷且愈坚,过不惑犹取乡试经魁。达人知命不负青云。嘉靖丙辰会试第一。殿试时,因曾执古礼行孝道,不受宰相之聘;守法度向昭明,不从私谒之流而得罪严嵩,屈抑为探花。例授翰林院编制,后为国子监司业。”金达著有《星桥文集》《心德要旨》。金达一生勤学忠孝,著有“梅花诗”百首,留存至今。其中有首《腊梅》诗写道:“老干屈不伸,花开满树新。来年春雷动,不负探花人。”史载嘉靖皇帝看重金达之才,曾诏与本科状元罗红先一起打马游街京城三天,于是便有了探花游街史记。金达为人忠厚平和,在朝在野与人无争。其行端介正直,奏疏数万言从来不作阿谀之词。后因积劳成疾,乞归故里后,五年绝迹宫门,只是教子若孙,以身感化邻里。其身后家无余资,舆论清白高尚。故礼部尚书大学士吕本及吏部左侍郎沈一贯为其亲撰墓志铭。赞其“文章足以华国,身教足以范士,孝友足以美俗,式榖足以裕后”。

明代成化七年(1471年),乡举人徐谨为表达对金氏家族仕途亨通的赞颂,建造了“青云得路”坊。后来,英溪村又建造了“金达故居”及“国学师”门楼。明清年间,村中现存的大部分建筑在此间建成。1981年,为筹建陶瓷历史博览区,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将濒危的“金达故居”异地迁建于“明园”内,并于1989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而同时对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学师”门楼则采取了就地保护的有效措施。金氏祠堂也于1981年,异地迁建于景德镇市古窑,现已改造为纪念童宾的“风火仙师庙”,侧门仍挂有“英溪祠堂”字牌,并于1989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青云得路”坊和“国学师”门楼也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英溪村自然环境优美、群峰叠翠、山清水秀,村前溪水潺潺绕村而过,村内古树掩映,树龄几百年以上的树木众多,有罗汉松、银杏,香樟、紫檀、桂花等珍稀树种,一年四季各具特色。村口“七星石拱桥”与村尾“联珠合璧石拱桥”显示了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古代特色建筑风格。

村庄是按照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来布局和发展的,注重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坐北朝南是为了避风向阳,以英凤山为背景,英溪河缠绕而过,周围群山环绕,营造出一片自然和谐非常稳定的生态型人居环境。近处鱼鸭戏水,远处青山苍翠,令人心旷神怡。这种依山盖房、傍水建村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村内街套街,巷套巷,古宅错落有致,每条主要街口都有八字门楼或一字门楼,俗称“小门口”。它既是一条街的界址,又是这条街的护门,还是进出这条街的标志。

英溪村现保存较好的各时期传统民居22幢,建筑面积3685平方米。房屋均为徽派建筑,沿着英溪河依次排开,故有“一半街来一半水”之称。现存的徽派古建筑:“青云得路”坊、“国学师”门楼和牌坊、“御赐奉禄”门楼都以木雕砖刻为主,规模宏伟,装饰精美。

“青云得路”坊,是景德镇市地区基本保存完好的明代全砖结构牌坊建筑之一。从该牌坊整体来看,其正面极其朴素,大面积的罩墨灰,该建筑外观的色调暗淡而闷重,耸立之下有一种压抑逼人的肃穆气氛。其反面则采用了多种手法施以重工精美的装饰。平板枋白灰底面之上,饰有一列“卷云”墨线画图案,明、次两间的上、下额枋,以及上、下额枋之间的短间柱,以采用镂空堆雕手法加工制作的高浮雕饰砖贴面组合而成,枋柱面满饰,起伏跌宕而豪放洒脱,无丝毫的臃肿俗气。“青云得路”坊的色调十分丰富,与景德镇市其它区域的同类建筑不同,以素面对外,显示其庄重,以华丽饰内,表现其显赫。

“国学师”门楼,位于英溪村中部巷弄内,与“青云得路”坊相距不足百米,坐北朝南,高5.52米,面阔7.17米,后0.9米,是出入“金达故居”庭院及正屋必经的的第一个建筑物。自从1981年“金达故居”迁出后,剩下的正门就一直屹立在这里,与门楼遥相呼应。正门极简陋,无门罩,无雨遮,门额上镶嵌着当年的“巡按江西监察御史胡伦为国学师南靡司业前翰林院编修金达立”铭的石门匾额,一顶花砖“探花帽”依旧威风凛凛地扣在正门顶正中,向后人炫耀着“唯有读书高”的光环。

“青云得路”坊与“国学师”门楼同相距甚近,同属明代“四柱三间三楼”式砖体牌坊,都是歌颂我国历史名人的古建筑,而且保存现状较好,因而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英溪有各类石刻木雕图案,反映了房屋建造时金氏家族辉煌时期的景象。许多建筑内门窗木雕匠心独运,精妙绝伦,做工精细,形态逼真,图文内容多以象征吉祥的花卉、鸟兽和反映主人家族生息繁衍为主,也有讲述历史文化故事的雕刻。其中“国学师”门楼中雕刻最为精美,建筑雕刻上出现“凤凰”,而按明代典制一般官民的建筑是不许雕刻古代帝后、圣贤人物及日月龙凤等纹饰的。

英溪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名贤辈出,仅宋代进士就有16人、明代金达由嘉靖皇帝点为探花,与状元一起打马游街,留下探花游街佳话,清代雍正年间荣登进士一人。村中文化气氛浓厚,书香弥漫。

英溪还有迷人的八大胜景:星桥逐步、印墩截流、鸡冠抵柱、英峰盘旋、公母二石、樟槐合围、五狮下坂、桂峰独秀。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让英溪这方水土充满着醉人的灵气。

走进英溪,总能找到熟识的感觉。有淡淡的乡愁,有心灵的轻抚,有儿时的记忆,有时光的倒流,更有生命的纯真美好,在这一方白墙黛瓦的古民居中,光滑细腻的青石板上,悠然明净的山水里,她飘逸着醉人的气息,散发着故乡久违的亲切,环绕着母亲呼唤自己乳名时的回响。行走古村中,悠悠白云下,小桥静立,溪水潺潺,可见村人来往,孩童追逐,鱼鸭戏水,眼前的一切又是如此真切,如此安祥,充满着人间烟火。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古村旧貌添新颜,宽敞的道路,漂亮的路灯,新建仿古的廊桥亭榭,古朴的木桥,还有红红的灯笼,一片生机盎然。英溪,她就是这样一方美丽山村,古韵犹存,又鲜活灵动,有老者的慈祥淡定,更有孩童的活泼生机,底蕴深厚,又充满新的希望。每次走进她,都能给人带来静静的美好,深深的依恋。

随着浯溪口库区旅游开发的推进,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古老的英溪将迎来发展良机。立足峙滩镇“探花府地、赣北苏区、昌江新滩、多彩家园”的发展定位,英溪村将着力打造“梅花三溪”和“蒙学馆”项目。在大源,郑坑,西坑三条溪流的两岸,种植品种各异的梅花,并悬挂探花金达的梅花诗。当寒梅绽放季节,伴着梅香四溢,漫步溪水潺潺的秀美古村,赏梅品诗,乃人生乐事。在村中心筹建“蒙学馆”,以“国学师”门楼、“青云得路”坊等文物保护单位和村史馆为载体,再现传统耕读文明,弘扬国学文化,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让广大游客在寓教寓乐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勤奋充实的人生意义。

英溪,这一方大山深处的灵山智水,在静默中、脉脉含情地等着你的到来……

微信图片_20210521192037

英溪航拍全景

微信图片_20210521192129

村落一角

微信图片_20210521192135

珠联璧合桥

微信图片_20210521193247

国学师门楼和牌坊

微信图片_20210521193253

国学师门楼和牌坊

微信图片_20210521193258

青云得路坊

文章来源://www.burneyfarms.com/huicui/2021/0521/2518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