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凤庆:唱响滇红品牌 弘扬滇红精神(图)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云南凤庆8月1日(通讯员 许灵锋)近年来,云南凤庆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世界一流生态茶园优质基地为基础,以培育扶强龙头为抓手。
国家旅游地理云南凤庆8月1日(通讯员 许灵锋)近年来,云南凤庆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世界一流生态茶园优质基地为基础,以培育扶强龙头为抓手,以园区聚集整合提升为关键,实施茶旅融合发展战略,唱响滇红品牌,茶叶产业不断向规模化、市场化、组织化、标准化、国际化迈进,提高茶叶附加值,拓宽拉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把绿色茶山变成生态富民的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凤庆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是驰名中外“滇红”茶的故乡。得天独厚的宜茶生产自然条件,优良的大叶茶品种,精湛的制茶工艺,使凤庆茶从古至今享有盛誉。先后被国家列为“全国优质茶叶基地县”、“全国出口商品茶叶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 “全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县”和“全国十大产茶县”,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风格和精神特征,滇红文化被发扬光大,滇红精神在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学习。
滇红精神概括起来是“实业救国,实业报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许多茶叶基地沦陷,1938年应中茶总公司和吴觉农先生的邀请,冯绍裘和中茶公司专员郑鹤春先生一同到抗战后方,寻找茶叶出口生产基地,争取用外汇换取抗战物资。10月底考察到顺宁,发现凤山茶园的茶叶品质优良,是加工红茶的上好原料,亲手试制红茶茶样邮寄到伦敦、香港和上海茶市,被誉为红茶之中上品,伦敦茶师称其为“具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锡红茶之色泽”,轰动整个国际茶叶市场。“滇红”的诞生,开创了云南茶叶发展史的新篇章。滇红茶一经问世,便成为抗战期间出口换汇购买军械装备的战略物质,被誉为“抗战茶”、“爱国茶”。
据统计,2020年末全县茶园面积达35.6万亩,茶叶产量达4万吨,全县13个乡镇187个村均种植茶叶,有茶农80716户,实现生产总值144.5亿元,茶叶产业综合总产值达到56亿元,人均茶叶收入4097元,人均茶叶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是30.72%,茶叶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自然条件优越,基地初具规模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最低海拔919米,最高海拔3098.7米,是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6.6℃、日照2074.3小时、降雨1307.4毫米、无霜期298天,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如春,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被国际国内专家誉为“世界一流的宜茶区”。 目前,全县13个乡镇187个村(社区)共有农户91723户,其中有84155户种茶,占88%;39.38万农业人口,其中有32.55万人种茶,占96%。茶园面积35.6万亩,其中:古树茶和野生茶园面积5.8万亩,认证的有机茶园2.77万亩。2020年内茶生产毛茶4万吨,综合总产值56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13.34亿元,平均价格33.4元/公斤,其中:滇红红毛茶2.32万吨、绿毛茶1.34万吨;其它毛茶0.04万吨。
——茶树品种优良,制茶工艺精湛
凤庆茶叶,品质优异,古代绿茶,曾有“云南茶以此为最”和“不殊杭之龙井”的评价;当代红茶,有“茶之味精”和“浓、强、鲜、香不可多得”的美称。凤庆茶叶基地种植的凤庆大叶群体种,被国家认定为茶树优良品种。据史料记载,凤庆制茶历史悠久,凤茶人根据凤庆大叶种的特性,不断改革创新茶叶初制精制加工工艺,形成了凤庆自有特色的红茶、绿茶加工工艺,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培养了大批茶叶技术骨干,茶叶产品主要有工夫红条茶、CTC红碎茶、绿茶、花茶、速溶茶、普洱茶、紧压茶等10多类130多个规格,形成了系列化产品,产品主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外销欧美、东南亚和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享誉世界,市场美誉度高
凤庆原有绿茶、青茶、普洱茶制茶工艺。1938年滇红茶问世以后,就以特有的香高味浓、形美色艳而驰名中外,与祁门红茶一道,成为我国质量好、竞争力强、售价高、创汇多的称誉世界的红茶之一,凤庆因此成为“滇红茶”发源地,被誉为世界著名的“滇红茶之乡”。凤庆滇红茶曾作为国礼赠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王子冠”、“三宁”、“凤发”等产品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凤”牌荣获中国弛名商标称号, “凤庆滇红茶”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文化底蕴深厚,茶旅融合发展
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期,便有凤庆最早的先民濮人,在这里居住繁衍,是中华大地上最早利用茶叶的民族,最先开始驯化种植“本山茶”,位于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达3200年高龄的“锦秀茶尊”是目前地球上发现的最粗大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同时凤庆还保存有56000亩的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群落。这些古茶树及野生茶树群落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和中华茶文化传播的活化石,是宝贵的茶树种质基因库,是先民们改造自然、驯化利用茶树的历史见证,证明了凤庆是世界茶树发源地的中心地带,是茶文化的根和源,是名副其实的“茶乡”。茶乡人民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礼、茶俗。有唱着古老悠久百濮山歌,燃起火塘,烤起青石板的青石迎宾茶;有香气清幽的茉莉花茶;有旅行家徐霞客路过凤庆品饮给予“不可多得的茶之极品”的高度评价的百抖太华茶;有“远向龙泉觅活水,再于纸崩烤银针”的龙泉纸烤茶。1938年,冯绍裘先生研制的凤庆滇红茶问世后,经茶乡人民几十年的努力,研制出了功夫红茶、红碎茶、速溶茶、袋泡茶等系列产品。并由此派生出了许许多多“凤庆滇红茶”茶文化艺术。茶乡人民屋里有茶叶、屋外有茶树、山上有茶歌、门上有茶联、壁上有茶画、菜上有茶食;有茶叶压制的各种茶棋、茶具、茶砖和茶画;庙宇古寺有“茶堂”,高僧传法有“茶禅”;大街小巷有茶楼茶馆,家家户户学茶道、爱茶艺。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了每年觐拜“锦秀茶尊”的民俗文化活动,多年的茶叶交易形成了每年清明节后的春茶会,进而发展为富有文化韵味的凤庆“茶文化艺术节”。由“凤庆滇红茶”形成的民风茶俗已演变成一首首茶歌、一幅幅茶画、一副副茶联、一曲曲茶舞世代相传。凤庆滇红茶加工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滇红集团老厂区被列入国家级工业遗产,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进“四个融合”深度发展茶旅
全县突出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累计投入乡村旅游基础建设资金1.7亿元,深入推进茶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筑牢“健康生活目的地”基础,年内接待游客2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2.2亿元。
推进生态发展融合。依托锦秀茶尊和大寺、腰街丰富的古茶树资源,突出古茶树资源和品牌、价值链开发,打造小湾世界古茶树公园核心区。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突出茶叶主题,以“乡村、休闲、生态、高端”为目标,启动澜沧江百里长湖旅游环线建设,打造澜沧江茶马文化旅游带和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带,完善提升鲁史茶马古文化小镇、滇红小镇,打造安石、茶尊养生小镇。策划举办以茶叶为主的乡村赛事、美食、采摘、民俗文化等节会活动。“探寻世外桃源、重返千年古镇、品茗滇红飘香”生态文化自驾之旅荣获云南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大赛创意产品线路二等奖,安石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安石村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和“六园共建”发展思路,走上了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凤庆县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机遇,发动群众退耕种茶,开创“林茶模式”,并借助凤庆县万亩红花油茶种植之机,在高海拔地带规模化种植红花油茶4300亩。在“森林安石”建设中,因村制宜打造“一园一谷一林一带一区”,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一条条旅游观光步道镶嵌在茶园中,10000多株茶花,6000多亩生态茶园,核桃、桃子、山李子等经济林果相互掩映。2020年共接待游客7.6万人,旅游收入达130多万元。京竹林、蕨菜、和德村入选省级美丽村庄,凤庆滇红第一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加强茶文化交流融合。与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和周边县区对接协作不断深化,云南坚果原产地宣传推介与产销对接会、中山大学绿色生态与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凤庆成功举办,临沧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点任务有效落实。
强化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县文化馆改造完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凤庆滇红茶博物馆被命名为“2020年度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以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推动茶产业发展。
开发实现特色小镇融合。鲁史茶马古文化小镇和滇红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依托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传统村落、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创建,紧紧围绕“历史人文与田园牧歌融合的旅游型小镇”目标,以鲁史茶马古镇为核心,以“原真古镇、多彩鲁史”为发展定位,规划区总面积3.6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07平方公里。先后实施了古镇停车场、牌坊、观景台、茶马文化广场等26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42亿元,2019年内鲁史古镇被评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内鲁史镇被命名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乡镇。凤庆滇红小镇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36平方公里,充分挖掘滇红茶诞生地的唯一性和滇红历史文化不可复制性的价值潜力,以“滇韵凤庆、红动中国、茶悦天下”为文化形象,以产城融合、茶文旅结合为定位,全面推动滇红茶全产业链发展,打造集茶叶生产、旅游服务、综合配套、创新创业为一体的滇红茶主题小镇。滇红小镇先后实施项目24个,建成了集红茶集散、交易、展示、信息流通为一体的红茶城,6.4万平方米滇红新客创业孵化园即将完成,禅茶文化庄园、小镇会客厅等项目正加紧推进,依托海南森华信集团打造的五星级酒店、茶溪谷、茶王庙和万亩茶山花海,形成禅茶庄园旅游功能核心区,计划总投资12.97亿元,目前完成投资12.21亿元。
——弘扬凤茶文化彰显茶尊形象
充分利用凤茶的历史文化和优势特点,展示“世界著名滇红之乡”、“锦秀茶尊”圣地的地域特色茶文化、茶历史、茶资源。
推进茶文化工程建设。全面推进茶叶主题公园、名茶山、滇红小镇、茶马古镇等一批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滇红茶交易展示中心、滇红茶博物馆、凤庆红茶节等茶产业文化工程建设。
促进古茶树资源保护。研究出台了《凤庆县贯彻<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对锦秀茶尊核心区进行统一规划,实施征地拆迁,隔离保护,增加绿化树种,实现核心区内多树种生态循环合理化。启动实施“古茶树保护”规划,对小湾香竹箐、大寺平河、鲁史团结龙竹山等地的古茶树群落进行保护开发。启动建设世界古茶树公园,推进锦秀等十大“名山茶”保护推介,完成《凤庆古茶志》、《凤庆古茶族谱》编辑等工作。目前,全县有209株古茶树,1.34万亩市级认定古茶园。
记录展示凤庆茶史。以茶为题材,拍摄电影《红茶镇》及微电影《茶王》、《茶马古道》、《红茶姑娘》、《姑娘茶》等作品,加大宣传凤庆茶文化力度;在《茶乡》等县级刊物刊登有关凤庆茶文化和茶历史等文章;出版《滇红大观周刊》、《蒲门茶艺》、《凤庆县民族民间故事》等书籍,宣传凤庆种茶、制茶、饮茶的文化历史;在凤庆文联、凤庆文学等微信公众号上增加有关凤庆种茶、制茶、饮茶的栏目。
科学梳理茶文化宝库。组织开展以锦秀茶尊、茶马古道、凤山古茶园为核心的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滇红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申报、宣传、推广工作。在全县范围认定推出了一批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强化媒体生态环保宣传。聘任影视明星王茜华担任安石村名誉村长,利用新闻媒体设立生态环保、专栏,长期坚持刊播生态环保公益广告,每年在省、市、县主要报刊、电视(台)上刊发、播出生态环保工作的新闻稿件数百篇(次),宣传做到“电视有声,报纸有字,电台有声”;县城主要交通要道、枢纽要塞位置长期设立多幅巨幅大型户外生态环保宣传广告牌。
通过不懈努力,凤庆茶产业逐步实现了“茶树品种良种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机械化、产品优质化、经营规模化”的五化格局,茶园面积、产量、产值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得到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真正成为凤庆的绿色产叶、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形象产业、优势产业,有力助推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十四五”期间,凤庆县将以中国红茶第一县目标为引领,在绿色茶园、有机茶园打造上下功夫,在推进凤庆茶叶生产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打响世界闻名的“红茶之都”、“云南滇红茶.凤庆原产地”和“天下茶尊.滇红凤庆”最闪亮的凤庆名片,扩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效应,不断把凤庆茶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乡村振兴、实现凤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助力。
茶尊。许灵锋摄
苗族茶道表演。许灵锋摄
全球茶人觐拜茶尊大典。 许灵锋摄
责任编辑:吉中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