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知速览

格调艺术馆:让公共艺术空间激活城市

2020-08-07 16:35

一个圆厅,被406根立柱包裹。立柱是原浆纸色,其间有玻璃幕墙,隐约透出室内的灯光。以圆厅为起点,一面长约300米、呈曲线造型的白墙向东延伸,蜿蜒起伏,宛若绸带随风飘摆。寂静的夜晚,射灯映照于白墙,弥漫出一种安静的力量。无数光点,被整座建筑串联成曲折的光之海。

是一幢建筑,也像一座雕塑。

这是夜晚的格调艺术馆,一个新近出现在天津河东区津塘路地铁旁的公共艺术空间。如果你愿意,酒吧里微醺后的子时,辗转反侧睡不着的半夜,天际刚刚泛白的黎明,都可以来这里小坐,挑一本画册,让自己的心境平复下来。

当然,白天的任何一个时候,格调艺术馆更是随时恭候。

在日光下,格调艺术馆的平顶圆厅和绵延数百米的白色幕墙更加醒目。进入圆厅,穿过一排排书柜,来到玻璃幕墙前,雅致的书斋庭院和静寂的枯山水庭园映入眼帘。走出圆厅,那道蜿蜒的白墙,原来是一条露天艺术画廊。而本来,它的功能是一面建筑挡墙。

天津河东区津塘路沿线,老旧社区集中连片,虽然充满了浓厚的人间烟火味,但多少缺乏现代城市气息。格调艺术馆的艺术画廊,无疑为津塘路的城市界面带来了改善,同时也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一处可停、可观、可歇、可交互的场所。 在这里可以获得关于艺术的思考、审美的愉悦,甚至收获一次有趣的互动、一段温暖的关系。

芝加哥千禧公园的“云门”普遍被当作一处最成功也最典型的公共艺术空间。人们在这颗硕大无比的不锈钢“腰子”下边往复穿行,抬头看到自己和他人在不同角度的镜像,宛若进入哈哈镜馆的孩子,兴奋不已。这虽然也是一座雕塑,但你可以接近、可以触摸,还可以和它互动,也因此产生不同的心境。无论游客还是市民,都可以通过“云门”迅速捕捉到这座城市的脉动。

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不应该被供奉于高台之上或隔离于围栏之中,它不仅是博物馆、美术馆,也不仅仅是户外雕塑和壁画。公共艺术空间是一种服务于公众和社会的建筑单元。在这里,艺术融入生活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是与公众热烈互动,而不是拒人千里之外;是鲜活的生活本身,而不是城市装点门面的摆设;是市民唾手可得的文化福利,而不是需要费力索取的恩惠。

在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西式建筑姿态万千,行走其间似能嗅到百年前的幽深寂静,但只可旁观,不能与之互动;位于文化中心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知识与教育的使命,天生端庄严肃,亲近起来需要门槛;还有更多的网红书店和图书馆,虽是打卡拍照、妆点朋友圈的好去处,但热闹有加、营业有时,并不适合真正想静下心来阅读的人。

格调艺术馆从诞生之初,便携带着这样的愿景:作为一座城市的公共艺术空间,成为一处标志性景观的同时,为公众提供免费的、无门槛的、触手可及的文化艺术资源,让艺术变得可参与、可体验、可交互,为人们搭建交流聚会的场所和平台,助力催生更多样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作为格调艺术馆主体建筑的圆厅,是一间24小时书房。这间书房里有500种各国杂志,仅时尚类便有160多种,汇集了几乎全世界的优秀时尚杂志品类;110余种生活类杂志,装载着有关吃喝玩乐的一手动态;70种设计类杂志,前沿设计资讯尽在其中;数百册来自中国台湾、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的原版儿童杂志,世界很大,可以让孩子见识很多。还有6000册中外图书,包含1000余册购买和维护成本很高的艺术类书籍,大量画册与绘本涵盖多个语种和类别。

更重要的是,这间24小时书房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借阅不收押金,读者凭信誉实现图书的借阅与归还。夜晚前来阅读的人,可免费享用书房的暖胃汤羹。喜爱书写的人,还可以手写书信一封,并现场完成火漆封印,第二天由艺术馆的工作人员代为寄送。室内灯火可亲、书页生香,透过玻璃幕墙望向室外的日式枯山水庭园,青松和白砂予人平静,看久了,仿佛自己也化成光,坠入周围的光之海。

铺展在24小时书房东侧、津塘路沿线的露天艺术画廊,将尝试“把看展变为一种日常”。艺术画廊的首次展览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名画”为主题,策展人从台北故宫博物院五千余件藏画中,选取四十七幅,在原画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微喷复制,将它们展示在这条画廊,希望人们不必跨越山水,便能欣赏中华文明灿烂星空里的美丽星辰。而路过的行人,只需拿起手机扫描每幅画作前的二维码,便可随时置身艺术现场,聆听名画解读。

艺术与生活不应在遥远的两极,应当是并生的花朵,艺术在生活中汲取养分,生活同时被艺术点亮。因此,格调艺术馆希望将艺术带入日常,启迪和引领一种“艺术即生活”的生活方式。

城市公共艺术空间是城市身份与性格的塑造者,还应当是城市精神文化的提供者。格调艺术馆会举办各类艺术活动,通过广泛的合作、多维的空间延展将公共、大众和艺术联结起来,同时成为融媒体传播的媒介和平台,成为融媒体时代文化和审美知识的生产车间。

“文化是一个城市最大的不动产”,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教授提出“软城市”的概念,他认为城市的基础建设构成了百分之六十左右的“硬城市”,而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则可以称作“软城市”。从“硬城市”角度看,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基本已是国际领先水平,但从“软城市”的角度看,也就是城市的文化、人文、艺术气息方面,中国的城市普遍和西方同规模的城市有较大差距。

公共艺术空间是艺术塑造城市的催化剂。一直以来,为天津建造精品住宅的“格调”品牌都在参与这座城市的建设和生长,现在,“格调”以一座公共艺术空间,为天津的文化不动产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李雨恒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