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荟萃

游客盛赞邓金坤在创业传承中让客家连史纸“重生”(图)

2020-08-29 21:28 国家旅游地理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福建连城8月29日讯(通讯员 邹善水)连史纸,一个陌生又熟悉的白纸名称。在沉睡数百年后,如今在福建客家连城县美玉堂第十一代传承人邓金坤30多年的创新与传承中又获新生。

国家旅游地理福建连城8月29日讯(通讯员 邹善水)连史纸,一个陌生又熟悉的白纸名称。在沉睡数百年后,如今在福建客家连城县美玉堂第十一代传承人邓金坤30多年的创新与传承中又获新生。

8月25日,陪同江西一批邹姓游客,在连城县姑田镇一古老的厂房里看到,邓金坤正在同工

人师傳一起,忙着捞纸、焙纸、搬焙纸......

查史料获知,连史纸有中国“纸中丝绸”、“民间国宝”的美称。连史纸的“祖地”,是闽西客家人闹传统元宵节游篾为骨纸为魂“天下笫一龙”的连城县姑田镇。这里所出产的连史纸,曾数百年远销日本及东南亚等地。最繁荣的时期,这个仅319平方公里的小镇,纸槽多达480多个。一半以上的人都在从事纸业制造。明

代《天工开物》载:“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福建造纸始于唐宋,自宋以来产纸的县达三四十个,迄今有千余年历史。

交谈中获知,1997年中学毕业的邓金坤,本可以与同龄人一样,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而这位眼光独特思维“固执”的有志青年,却选择接手美玉堂的业务。开始创业与传承连史纸的生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一时段,国内物价与工资高涨,而的纸类出口价格却持续低迷,这使得邓金坤刚迈进连史纸的门槛就迎头碰到的迷茫。

邓金坤叙说,闽西连城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连史纸的自然资源,就是生长茂林修竹覆盖一个又一个山头。其中幼龄的毛竹,纤维洁白、纤细、柔韧,是造纸的最佳原料,为纸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温床。

福建纸业史记载,四百多年前,“客家祖地”福建省连城县遍布造纸厂,秉承竹丝天然漂白工艺,恪守明清客家造纸文化,产出的连史纸享有“纸中丝绸”、“民间国宝”的美称。然,连史纸在古代又叫做“连三纸、连四纸”,在元宋时期,由连城县的连三、连四兄弟两带至江西铅山经营而闻名全国,在清末、民国初期达到鼎盛,因产自福建省连城县而更名叫连史纸。

邓金坤对客人介绍,捞纸是连史纸制作过程中最难的一道工序,纸坊里的工人双手提起如纱窗一般大小的竹帘,浸入混满纸浆的池子中,摇晃、舀起,如此反复,当竹帘拎出水面约20厘米高时,竹帘的水便已经沥干,只留下一层薄薄的纸。我初学捞纸时,双臂酸肿如同灌铅,吃饭无法举筷,穿衣手难过肩。泪水私下往肚里咽。真是“创业艰辛守业艰难!父辈的传承就是在历炼中创业的。”

连史纸每刀100张,重13公斤,每平方米19克左右。国内其他手工竹纸捞纸法都是捞一下或捞二下,而连城连史纸要捞纸三下,又要保持捞到每平方米19克左右,因此捞纸师傅都是十里挑一的皎皎者。当年,姑田一个非造纸行业的家庭,每天的总收入不过五六斤大米,而一个普通的造纸学徒每天就可以领到5斤米。如今,造纸工人仍然用这种纯粹的手工技艺,生产着这种神奇的竹纸,纸质细腻、温润,洁白如玉、薄如蝉羽,柔韧性强,纸面平整顺滑,具有耐保存,纸质不易褪色的特点。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它成为修复古籍文物的最佳材料。1987年9月26日《国际商报》首次报道了“再现光彩的明清传统珍品连史纸”。

酒香也怕巷子深,只缘历史把连史纸暂时尘封了一个阶段。人们常说“沉酒越陈会更醇”。邓金坤说,连史纸必须掀开红头盖了!2002年,受到媒体启发的邓金坤,把连史纸的营销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却很长一段时间“涛声依旧”,囤积了大量产品。为打开局面,邓金坤带着2006年2月9日福建日报刊发《宣纸土地契》、2006年2月14日福建科技报刊发《连城发现雍正元年土地契》的文章,特造的微宿捞纸槽架,每年都会到北京等文房四宝博览会去展示连史纸的生产过程。还尝试在微博、精英博客等平台上进行宣传,扩大销路。通过五年的努力,邓金坤团聚了大量的客户,而曾经囤积的纸张,如今成了众人购买的香饽饽。

连史纸因其独特的性质,在资源匮乏的日本十分受欢迎,常常被用作窗户纸及门帘屏风的制作,在那个年代,日本有近百分之二三十的家庭使用的是连史纸。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到来,机械化代替手工,更新不及的姑田造纸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更是使这个行业雪上加霜,一时间,姑田仅剩两家纸坊。

2007年,35岁的邓金坤正式接手美玉堂连史纸业,成为第十一代传承人。曾经风光一世的纸都连城,如今只剩下几家作坊,全国生产连史纸的仅剩下独家的“美玉堂”,邓金坤成了古法传统手工造纸的“守望者”。将连史纸守护住,“走国内,做精品”成了邓金坤延续连史纸产业的首要策略。 经过苦心钻研,从挑选上好幼龄毛竹入手,优化浸、沤、蒸、槌、晒等制浆工序,制成洁白柔韧的纸浆。制成的连史纸更加光滑细腻,受到书画界、史志修复专家的广泛赞誉。2009年10月28日当地市报首次向国人披露“连城传统手工连史纸收到日本订单”。2013年5月3日新华社以組图《"纸中丝绸"的传承与坚守》为题刊发了通稿。

尔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档案馆都成了他的顾客。2010年4月邓金坤入选第二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连史纸入选上海世博会首次向世人展出。2012年8月,连城连史纸制作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在国家有关部门验证下打赢了连史纸被侵权的官司。2012年8月,杭州西泠印社与连城县建立连史纸产业合作基地正式落户连城。近些年,邓金坤分别当选为龙岩市、连城县人大代表。

2015年开始,邓金坤一个重要的决定,将老家祖传的造纸坊进行抢救性的维修保护,将它改造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及研学基地,接纳国內一批又一批暑假的孩子,在研学基地亲身体会连城造纸工艺的魅力。邓金坤因纸而生,因纸而荣。游客参观连城客家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听了连史纸创业传承的的介绍,纷纷盛赞邓金坤在传承创业中让客家连史纸“重生”的艰辛。笔者暇想,几百年后,一切恍如隔世,而唯一不变的是世代相传的制纸技艺。

从嫩仔青年到中年汉子,连史纸的“孤独守望者”邓金坤终于创业成功!

ZSS20082501A

邓金坤向游客展示连史纸外销商品。邹善水摄

ZSS20082501B

邓金坤在检查竹丝原料。邹善水摄

ZSS20082501C

翻拌竹浆。邹善水摄

ZSS20082501D

娴熟捞纸。邹善水摄

ZSS20082501E

微宿捞纸。邹善水摄

ZSS20082501F

涮纸烘焙。邹善水摄

ZSS20082501H

精巧揭纸。邹善水摄

ZSS20082501I

父子同业(前者为邓金坤之父亲邓炎章)。邹善水摄

责任编辑:吉中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