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朝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助力数字乡村环境升级
浙江省数字乡村高层论坛发言
摘要: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智能化建设,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垃圾分类信息服务软件、硬件基础设施、中控服务等三大平台,实施智慧分类、智慧投放、智慧收集、智慧回收、智慧运输、智慧处理、智慧资源利用、智慧监管等八大智慧运用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管理服务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推动传统垃圾治理运动式向科技时尚、信息互通、服务智能、安全规范、垃圾金融等方面转型升级。加快实施示范点建设工程,将垃圾文化和垃圾智能分类处理有机结合,推动形态、业态、生态、文态四态合一,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服务对垃圾分类
孔朝阳在浙江省数字乡村高层论坛发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推进,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1号工程”来抓,浙江在数字乡村环境建设上,
根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步走”实施方案,省级层面:建立了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对全省的垃圾分类村、项目村、巩固提升村进行实名录入,动态管理全省垃圾分类数据。地方层面: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垃圾分类源头精准分类,中端收集转运及末端处理全流程的数字化监管,全省1078个省级资源化站点中有89%的末端处理设备具有数据保存和实时上传功能,满足管理者在线监控需要。
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数字应用做法
(一)起草省级标准、构建数字流程。起草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地方标准,做到分类处理“一个规格、一套流程、一致效果”。①健全术语标识。致力于使行业术语精简实用,既对照上级要求,又对应群众需求,推动分类概念、运行程序、管理规范等标识定义通俗化、简便化,确保群众一听即懂、一学即会,降低标准普及门槛。②厘清流程节点。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际,梳理部门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各自职能,明确分类、回收、处理、利用4层面工作内容,构建清晰流程,方便各职能主体照章办事、联动协作。③明确评价细则。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评价目录,量化标准落实评价,评价结果挂钩绩效认定和工作纠偏。
(二)建设数字平台,实现即时监督。宁海县及嘉兴市南湖区等地建立数据管理云端平台,信息化贯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户—村—乡(镇)”全主体和“分类—收集—处理—利用”全流程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①云端督察分类成效。在前端分类环节,为村民发放智能化芯片垃圾桶,由群众开展即时户内分类,随后由村保洁人员定时驾驶智能上门收集车,对智能垃圾桶开展当场识别、称重、评分、拍照留档,收集过程全程上传云端平台,方便查阅监督。②云端监控分类运输。对智能上门收集车安装GPS定位,由云端平台实时监控车辆清运路径及后续运行流程,对出现清运遗漏和流程偏差的,由云端平台向保洁人员及时发送信息提醒,确保垃圾清运流转顺畅。③云端实现分级管控。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大数据服务中心,根据各分类处理区域运行实际,定期生成周反馈、月总结、年报告,为各相关职能部门后续决策提供一手参考资料。
(三)加强远程监控,夯实分类处理。通过投用智能化处理设施和配套软件,对农村生活垃圾开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①优化循环减量体系。依托分类数据管理云端平台,建立集农村生活垃圾回收信息交换、价格发布、网上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服务体系,推动资源回收全域数字化。②升级资源利用体系。硬件方面,采用一村一建或多村联建方式,打造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开展有机肥生产;软件方面,数字化“物联”厨余垃圾处理中心,由智分类数据管理云端平台开展生产监督。③完善无害处理体系。由智分类数据管理云端平台对有害垃圾收运开展信息化管理,动态监督有害垃圾收容器、清运车运行轨迹,方便环卫部门第一时间掌握具体清运情况。
(四)构建闭环管理,实现常态长效。利用“互联网+”手段,实时跟踪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处理推进成效,开展精准奖惩。①农户层面。通过村保洁员定时上门收运并开展分类评分,评分结果当场生成可用于消费兑换的网络绿色积分,优劳者优得,激励群众主动提升垃圾分类质量。②村级层面。通过云端平台的运行统计和专项实地督察,确定生活垃圾分类优秀村,予以涉农项目优先安排资格,提升干部群众工作热情。③市、县、乡镇(街道)层面。结合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乡镇(街道)、村的落实情况开展督查检查。
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数字应用成效
(一)分类处理标准明显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标准化”理念的具体应用,也是“互联网+”思维的实践载体。延杭智能科技运用“互联网+新技术”量身定做分类,实现分类设施身份化,将每次垃圾转运数字化,智能垃圾收集车集扫码、拍照、称重功能于一体,人工AI智能识别技术自动审核评分农户垃圾分类图片,手机APP摄影自动记录风险隐患点现场照片、时间及位置信息,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电子地图,实现农民分类积分排名。
(二)溯源推动群众分类规范。云端平台运行体系破解了传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因“前端分类、中端混运”而导致群众满意低、运行难持续等问题。同时,通过建立积分反馈和项目奖励机制,使按规分类的群众可持续享有红利反哺,提升了群众参与积极性和工作推进的延续性,消除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政府贴钱赚吆喝、检查过后易回潮”现象。
(三)数字平台助力“两网融合”。旧衣服、玻璃瓶等低附加值可再生资源的处理与利用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难题,延杭智能科技设置管理员、回收员、保洁员、督查员等角色,实行对废品回收交易动态收集回收模式,组建上门回收员队伍,划分工作片区,对旧衣服、玻璃瓶等低附加值可再生资源和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兜底回收,有效解决回收垃圾回收和有效利用的问题。
(四)处理终端赋能在线监控。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站点处理终端设施形成集约化、多功能监测体系,构建站点网络平台,实现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和数据共享;打造农村生活垃圾源头精准分类、中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及末端有效处理的管理、运行体系进行全链条、全方位、立体化监管,构建完善的站点统筹管理运营信息管理中枢,对站点臭气、污水、产出物实时分析,实现公共资源智能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操作员对机器内部有机物腐化程度的掌握,便于对最终产出物质量进行初步把控,有效促进了农村生活垃圾终端资源化处理效能的提升。
(五)分类处理透明程度得到提高。垃圾分类的数字建设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把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发挥媒体和基层思想阵地的作用,以全面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为重点,把群众教育与完善村规民约、垃圾卫生管理制度和严格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和增强群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让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百姓垃圾分类后,混运混处理减少了。以延杭智能在萧山区衙前镇为例,群众通过手机对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进行全程监管,让群公有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全员参与分类处理管理,实现分类处理资源整合,有效提高监督和评价。
三、垃圾分类处理助力数字乡村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向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范畴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理念关联起来。推动数字化乡村建设,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全面提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高水平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水平,助力新时代数字现场建设,是未来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关键工作。
(一)明确垃圾分类处理数字建设主体责任。①明确部门责任。明确各级部门责任,做好项目规划和经费保障,整合各类资源,完善相关设施,加强管理。各级农业农村、财政、生态环境、建设、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做好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数字管理相关工作。②明确镇村职责。乡镇负责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数字管理工作。③明确管理绩效。加强对站点数字运维单位的管理,每年组织进行绩效评价。
(二)扎实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监测管理平台。探索建立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载体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数字互联网监管平台,对农村生活垃圾源头精准分类、中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及末端有效处理的管理、运行体系进行全链条、全方位、立体化监管。①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数据库。利用大数据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海量收集,并通过云计算在源头农村生活垃圾构成垃圾组分进行分析测算,对农村生活垃圾特别是易腐垃圾资源化转化组份精准分析,有效应对因四季时节变换导致的生活垃圾转化过程中微生物投放不足,菌种无法有效应对垃圾组分分解等问题。②加强分类投放、转运收集的管理。利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对农村生活分类投放、转运收集实施全链条监管,锁定转运车、垃圾桶,精准定位,有效杜绝垃圾跨区倾倒等不良现象发生。③加强乱堆乱放乱扔的管理。强化乱堆乱放乱扔监测与治理,实现对村庄及河塘沟渠维护。
(三)充分发挥机械自动堆肥设备的数字化应用。机械自动堆肥作为好氧堆肥处理的一种,以延杭智能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为例,采用高温好氧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技术原理,将易腐垃圾送入机械堆肥反应器进行破碎及高温发酵,使得传统的好氧堆肥发酵时间从30天降低到5天左右,实现易腐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过程,一般减量率可达到80%以上。该模式适用于人口密度高,有机肥需求量较大的农村地区使用。
(四)积极应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加快推进“互联网+”回收模式。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智能化建设,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垃圾分类信息服务软件、硬件基础设施、中控服务等三大平台,实施智慧分类、智慧投放、智慧收集、智慧回收、智慧运输、智慧处理、智慧资源利用、智慧监管等八大智慧运用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管理服务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推动传统垃圾治理运动式向科技时尚、信息互通、服务智能、安全规范、垃圾金融等方面转型升级。加快实施示范点建设工程,将垃圾文化和垃圾智能分类处理有机结合,推动形态、业态、生态、文态四态合一,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服务对垃圾分类和分类处置全过程的运用。
(五)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数字信息安全。《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征求稿中第36条信息监管系统,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管理信息系统。设区的市生活垃圾管理部门建立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清扫保洁、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过程信息管理系统。第37条付费制度,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的原则,对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收费标准和方式作出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实行计量收费、分类计价。
36条37条中,涉及垃圾分类的数字产品,特别是今后进行垃圾收费,要很精确,其中信息报送和垃圾收集系统都要注意信息安全,要注意农村环卫保洁系统分类收集、清运、存储等数字信息安全,垃圾不重要,但百姓产生的垃圾也涉及到个人私密,在乡村环境数字建设中,政府和企业都应考虑这一点,为农村环境治理的良性循环提供助力,大有可为。(孔朝阳在2020年8月30日浙江省数字乡村高层论坛发言摘要)
责任编辑:马新
网友评论